弘扬文化勇担当,群文铁军总不负
- 657
- 2022-02-23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2月15日晚,随着临渭区“我们的节日——福虎纳吉闹元宵”群众文艺社团展演暨猜灯谜活动板块演出的完成,标志着为时20多天的临渭区春节系列文化活动落下帷幕。作为此系列文化活动的见证者亲历了活动的前前后后,也深刻见证了临渭区文化馆人的高度的责任担当和深深的群文情怀。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随着西安因疫情的全城封控临渭区的防疫形势进入到严峻时刻,疫情之下文化馆能做什么?2022年春节文化活动怎样搞?怎样才能正确履行职责让群众满意?成为区文化馆领导班子面对的一个个艰难选择。
经过文化馆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探讨决定,一方面按照区委区政府、区文化和旅游局安排部署,抽调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坚守防疫值守,一方面根据文化馆职能立即开展线上抗疫活动助力疫情防控。区文化馆以群众文化、非遗项目两大板块积极开展了“一心“移”疫、以文抗疫”系列文化活动,临渭区文化馆先后推出线上活动28集,阅读量达20000余人。内容涵盖了优秀社团作品展示、非遗项目展示、书法展览、音乐、器乐、剪纸、绘画、非遗技巧、手工教学等栏目,线上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我区抗疫工作贡献出临渭区群文人的一点点心意。
其实早在2021年的12月份,区文化馆就在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安排部署下开始着手制定2022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方案,由于疫情的影响当时制定了线上线下两套方案,将根据疫情变化按计划实施。
在年前举办线上活动期间,临渭区文化馆为了提高线上活动的质量,文化馆人员摒弃网上找资料拼凑的方式,他们用疫情防控值守的空间分成几个小组亲赴我区农村社区第一线进行采风拍摄,业务技术干部、视频制作剪辑能手李晓丹成了香饽饽,今天陪群文组下乡上塬采风、明天陪非遗组赴社区实际拍摄,白天拍片,晚上制作,忙的顾不上置办年货;馆内主持人周苑蕾也是跟随拍摄剧组上塬下乡,自编串词、出镜主持;副馆长陈宏、李莉亲自带队完成各自的线上制作任务,他们经常性的组织馆内子女、自己的亲戚朋友充当群众演员,在拍摄《临渭面花》时非遗组李莉、李平、杨素娟自带围裙,在崇凝镇传承人家里活面、制作、蒸制,用整整一天时间才完成花馍制作的拍摄。年前时节正值数九寒冬,凛冽的寒风挡不住临渭群文人的前进脚步,在他们的努力下,临渭区文化馆春节线上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更具有临渭特色,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作品得到众多媒体转载。春节期间,临渭区文化馆累计向国家文化云上报视频作品4件,向陕西云上报作品60件,向喜马拉雅上报视频音频20余条,走在了全省作品上报的前列,发布微信公众号51批次,视频号72条,点击量3万余人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临渭区文化馆在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的安排部署下、在区文化馆各分馆、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的大力协助下着手实施春节线下活动,按照“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主题的春节系列活动方案将在元宵节期间举办3场文艺演出、2场猜灯谜活动。文化馆去年率先搬入区文化中心,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在当月实现对外免费开放,但是也存在位置较偏,群众知晓率不高的情况,临渭区文化馆决定以高质量的节目、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吸引群众前来享受文化大餐,为了组织好演出节目,文化馆人没有休息日,整天连轴转,组织节目,联系团队,彩排联排终于为我区群众烹制出一场场文化盛宴,百人舞蹈队、百人锣鼓队、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轮番上场,一个个富有临渭特色的节目作品呈现给广大群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纷纷称赞活动搞得好.
猜灯谜活动是由临渭区馆内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制作悬挂,为了节约费用,文化馆组织人员走遍渭南各灯笼市场,后来决定亲去西安轻工市场批发灯谜材料,在布置灯笼时李红馆长也是身先士卒同大家一起爬高沿低,接灯头,缠胶布、挂灯笼,老职工袁刚虎即将退休,他把控灯控技术关,查看每一条线路,排查每一处接口,确保灯谜活动不出任何问题。正月12到正月16日,文化馆人又是全天连轴转,白天搞演出晚上搞灯谜,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大家吃碗泡面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馆2022年春节系列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此次元宵节活动累计组织演员500余人,艺术团体40余个,现场观看演出参加灯谜活动2000余人,文化馆“福虎迎春闹元宵“活动成为临渭区2022年元宵节活动的最大亮点之一,一度冲上百度渭南区热榜前三名。活动信息得到学习强国、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陕西农村网、华商报等媒体单位争相报道。
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更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不断奋斗走向新生活的精神风貌,唤起人们的家国情怀,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此次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月14日,临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占权、政府副区长曾彩萍出席区文化馆元宵节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曾区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文化馆各项工作;活动期间区文旅局局长刘晓亮、副局长王杰发、党工委委员田春侠、局办公室主任张文倩多次到文化馆实地指导工作,为活动的举办协调各方工作关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更为感人的是文化馆下属各分馆、艺术团队、文化志愿者和广大群众文艺爱好者,他们承担着具体的演出任务,为了把高质量的节目送给现场观众,他们每次演出都是早早的来到演出场地训练,彩排、演出。孝义镇女子舞蹈队放下家里农活搭车冒着初春的寒风来到文化中心参加舞蹈专场演出;高彩云、石景停、白忠礼、李建昌、曹春苗、韩海涛、赵哲勋、李英、高彩萍等等一大批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与文化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文化馆的活动他们都能够千方百计挤出时间优先参加为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活动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和支持。
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馆人的重要职责,临渭区文化馆近几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非遗保护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多项品牌活动入选文旅部群众活动优秀案例,《渭南碗碗腔》成为临渭区第一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各项工作荣获多项省市级大奖,2021年临渭区文化馆也步入国家一级馆行列,李红馆长也荣获2021年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多年来临渭区文化馆取得的一系列优异成绩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文化馆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还有有着过硬作风的文化馆“铁军队伍“。集体决策、团结一致、相互支持,一专多能、顽强拼搏、志存高远已经成为临渭区文化馆人的优秀标签。区文化馆一楼荣誉墙满满当当的牌匾也充分说明文化馆人是一支能打硬仗、善于拼搏的优秀团队,荣誉也记录了文化馆人为了我区群文事业付出的辛勤汗水。
对于这一切荣誉和成绩,李红馆长是这样认为的:荣誉是上级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干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个群文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分,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全体群文工作者和热爱群文事业的广大群众,努力干工作是源于群众热切的期盼和自己对群文工作不断追求的情怀,成绩是大家的!
没有一条路能直接通向成功和荣誉,必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不断去凝结和铺设,愿临渭区文化馆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